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 综合  >  正文

文物志丨师恩教诲似海深
2023-09-09 08:02:45 来源:大众报业·大众日报

明人彩绘圣迹图册页——学琴师襄图

视频请扫描二维码观看

□ 记者 张依盟


(资料图)

通讯员 杨晓玉

9月10日,是我国的教师节。说起老师,就不得不提起“至圣先师”。作为早期中华文明的集大成者,孔子就像一盏明灯,照亮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,铸就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血脉。

《论语》中,记载了许多孔子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——“有教无类。”“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?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?人不知而不愠,不亦君子乎?”“学而不思则罔,思而不学则殆。”“不愤不启,不悱不发。举一隅不以三隅反,则不复也。”除了《论语》之外,孔子博物馆藏有多幅古人绘制的书画作品,展现孔子的教学场景。

孔子杏坛讲学图轴,绢本设色。彩绘孔子于杏坛讲学,四弟子端坐受教时的情景。背置屏风,后有杏树,老树新枝,千花万蕊。孔子神态端庄祥和,弟子全神贯注。所绘人物形态各异,面部刻画生动传神,既突显了孔子的主体地位,又恰到好处地留白,与背后刻画繁复的杏树形成鲜明对比,延伸了画面的深度。

相传杏坛为孔子讲学之处,孔子于杏坛设立讲堂,开创平民教育。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让平民子弟获得了公平的教育机会,增进学识,受益匪浅。而杏坛作为一个开放的授课场所,只要一心向学都可以学习求教、聆听教诲,广为世人称颂。杏坛也成为孔子教育精神的象征。

孔子讲学图轴,绘孔子于山林瀑布间的讲学情景。孔子手持如意,端坐于松杏之下。其前有一弟子躬身请教,左有侍立弟子三人,另外的十六名弟子沿山道而上,分成三组,彼此顾盼,交谈自若。高山、瀑布、流水以及劲松、丛树,将不同的场景串联,营造出清旷闲淡的讲学气氛。

孔子一生传道授业,每逢杏坛讲学,四方弟子云集。《史记·孔子世家》记载:“孔子以诗、书、礼、乐教,弟子盖三千焉,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。”孔子的弟子正是孔子思想和学说坚定的追随者、实践者和传播者。

孔子观欹器图轴,绢本设色。绘孔子带领弟子参观鲁桓公庙,见欹器,请教守庙者,知为帝王宥坐之器,孔子借器寓意,教育弟子“虚则欹,中则正,满则覆”做人道理的故事。画上部题有楷书《孔子家语·三恕》一则。印文四方,一印为“项墨林父秘笈之印”,另三方印文不辨。

欹器是古代的一种盛水器,其特点是水少则倾,适当则正,盈满则覆。孔子借此教导弟子,做事做人切忌过犹不及,这也体现了孔子的中庸思想。

子曰:“君子不器。”孔子认为,君子不能像器具那样,仅仅只有一种用途,而是要具备多种才能和技艺,全面发展。除了学习考试,学校里的课余活动也是丰富多彩,运动会、艺术节、辩论赛……积极参加活动,可以锻炼自己的能力,彰显自己的才能。孔子喜爱音乐,曾学琴于师襄,一生推崇礼乐文化,音乐造诣很深。

明人彩绘圣迹图册页——学琴师襄图,表现的是孔子向师襄学习琴艺的场景,画面中孔子在树下鼓琴,师襄对面而坐,众人聆听琴曲,童子在旁侍备茶饭。孔子向师襄学习弹琴,十日不更换曲子,师襄劝他改习别的曲子,孔子分别以尚未体会此曲的韵律、志趣和作者而推辞。后来孔子在弹奏中突然说:“非文王,谁能为此?”老师惊叹孔子的悟性,说此曲正是《文王操》。画面左上角有文及赞,“圣无不知,师襄子为师,曰取其专,以操乃微,得数得志,复得其人,声入心通,大哉圣神。”

相关新闻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