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华文明传承至今最重要的核心是“敬天法祖“,
敬天的仪式就不多说,
法祖就是“安祖于土,守祖于陵,习祖于慧“
(相关资料图)
实际上包含了一系列的安葬、祭祀、缅怀祖先的仪式。
那为什么要法祖呢?
从根源上讲,我们生命的起始可以循着祖先的骸骨一点点的向前追溯,
知道自己的源头则不会害怕自己的去处。
从功利角度讲,我们经常说“一命二运三风水,四积阴德五读书“,
命运的后面,还讲一个风水,
风水就是环境,包括先天环境和后天环境,
阴宅和阳宅。
阴宅就涉及到祖宗的陵墓和祭祀等一系列问题。
那为什么祭祀先祖,阴宅风水对后人的影响这么大呢?
这里就不扯量子理论中的量子纠缠等问题,
免得有些读者觉得是生拉硬套,
还是讲讲古代人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吧。
我们可以看一本书晋朝郭璞的《葬经》,
里面是这样写的:
“葬者乘生气也。五气行乎地中。
发而生乎万物。人受体于父母。
本骸得气遗体受荫。
经曰:气感而应鬼福及人。
是以铜山西崩,灵钟东应。”
这里讲了一个观点,父母祖宗给了我们身体,
他们的骸骨和我们的肉体是可以阴阳感应的,
这里举了个例子:
说是铜矿山在西方崩塌,
有灵性的铜钟在东方感应呜响。
这是因为两者发生了共振共鸣现象,
其实就是物体的固有频率是接近的缘故。
其实,也是祖宗的骸骨由于其生命信息与我们息息相关,
在某种层面上也是频率相近,
所以能够本骸得气之后,
共振反应到后代一样。
“盖生者,气之聚凝。
结成者,骨死而独留。
故葬者,反气纳骨,以荫所生。“
其实说的就是为什么会生者死者相互感应。
生者的生,是因为生生不息之气的凝聚,
再焕发勾连结成骨肉。
死者的死,是生的时候凝结的骨气慢慢散发开来,
其中的感应频率是一致的,
选择墓葬之地,
就是通过环境的风水催化骨气的源源不断,
以此来庇护后代。
风水风水,藏风聚水,
风为气,水为骨,
风遇水则止,
气绕骨而凝。
这是法祖中安葬的原理。
至于法祖中的祭祖,
我们前面说过,
培命第一条是孝字上着手。
祭祖也是孝的体现,
还是在生命的源头上去追溯,
从高维的感应上去追寻。
具体怎么做呢?
就是香火。
清明节的祭祀也是延续香火的仪式。
香是沟通阴阳两界的媒介,
烧香为阳,
烧纸为阴。
以香为媒,向祖宗传递纸钱以示感恩缅怀之心。
纸钱多少并不重要,
现代设计的纸钱面额巨大,
导致阴间也通货膨胀,
实际上主要还是一念心诚,
发心最重,
就是普通的黄纸就行。
有了香火,
就有了宗族文化的认同,
进而上升华夏族群的文化认同。
因为,我们把祖先中的圣人、哲人都捧的高高得,
这样,无论千百代,
先人的血脉基因,灵魂思想,
也都深深的烙在了整个族群的回忆之中。
这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源动力,
因为这种形式激励着后来者也把自己的功德烙在族群回忆中,
万世英灵不灭。